农业日报No.157:美元因素影响增强 短期农产品市场偏多
来源:卓创资讯    时间:2023-07-11 18:40:55

导读:

1. 美元指数或成为阶段性商品市场驱动逻辑的锚。


(资料图)

2. 欧美经济衰退迹象渐显,外部宏观经济压力仍偏大。

3. 强预期逐渐向弱现实平衡,经济仍处于底部状态。

4. 超短期内大豆供需格局出现反转的可能性逐步变小。

5. 报告及机构数据给棕榈油价格形成偏多环境。

宏观:

首先,宏观方面从昨日美联储其他官员和票委人员的发言能够看出,尽管美联储后续加息概率上没有变化,仍然是92%的概率在7月加息25bp。但在加息方向上美联储内部其实是开始出现了一定分化的,鹰派言论偏多。同时当日发布的美国5月批发销售月率转负以及6月消费者预期下滑,叠加美元指数的同步走弱,也进一步反映出在加息预期仍存的情况下,美元下行,或也从侧面印证了美国经济下滑的可能性。而美元指数的走弱就目前对商品市场的影响来说,可能还要大于7月加息的影响,具体就表现为商品波动幅度的放大以及波动频率的上升。可以认为在宏观情景下,由于目前美元指数和加息预期的表现不同步,更多是美元指数优先于加息预期因素的影响,进而变成了商品市场驱动逻辑的锚。

其次,欧元区7月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下滑幅度大于预期,触及去年11月欧洲能源危机以来的低点。再联系之前我们观察到的欧元区通胀水平和经济的快速下滑,也能够确认目前欧洲已经处于衰退的状态。那么如果欧洲衰退,那么美国的衰退风险也就相应增大了。另外我们需要关注一下欧元区内的英国和德国的经济数据表现,来验证一下整个欧元区经济走向趋弱的确定性。所以在欧美将进入衰退的大背景下,我们国内的外需下滑也将会持续通过数据表现出来,外部的宏观经济压力还是偏大的。

同时国内经济表现来看,6月CPI同比持平,环比下降也反映出目前内需也仍处于低位阶段,也与我们目前实体企业经营状态是相印证的。但现阶段的CPI数据公布后市场上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悲观情绪,与一季度的CPI数据发布后的市场表现差异很明显。这主要源于市场对消费预期的不同造成次,一季度疫情政策放开后的市场预期强,不确定性更多,而目前季节性底部以及基数效应上确定性更高,强预期逐渐向弱现实平衡,所以也说明市场对现阶段经济底部状态的观点相对一致了。

国内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能够给货币政策提供调整空间,但基于全球经济格局而言也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在6月美联储暂停加息后国内降息政策落地,同时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上升。所以整体上货币政策力度或有偏弱,也就说明当前的CPI数据对未来政策指引性并不强,也就没有形成新的市场预期。

另外在地方债问题上,经济日报的表述是: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中央坚持不救助原则,省级政府对债务风险负总责。结合之前关于下半年经济稳增长目标的定调,那么解决债务问题的优先性或不及稳增长目标。同时昨天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金融支持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这或许释放出了政策托底经济增长的关键信号,并且也符合市场预期对政策力度的判断。

粮油:

尽管在黑海粮食协议方面俄官方仍没有明确表态,但目前根据其他各方消息来看,仍维持大概率续签这个判断。

美国天气方面对玉米和大豆的影响仍在,但影响强度减弱了,虽然优良率方面美豆略有下降,但并没有给市场形成更强的价格利多支撑。6月底报告面积下调之后,再到单产调降前这个超短期阶段,大豆供需格局出现反转的可能性逐步在变小。意味当前大豆价格会在缓慢上涨、高位震荡两个状态上修正。

棕榈油根据MPOB2023年6月供需报告结论,产量下降,出口需求改善,尽管库存有所增长但库存水平是低于预期的。从主产国天气影响情况来看,今年天气对棕榈油主产国的影响不如其他地区农业对天气冲击的表现更明显。那么棕榈油供需格局上可以认为更稳定一些,价格水平也会变得相对比较好确认。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在此前产量下降基础上同时出口增加的情况下就给棕榈油价格形成了一个偏多的环境。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文化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